咨询热线:

13808898751

020-89851039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医用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

发布日期:2021-12-18 09:50   点击次数:671

医用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发展历史

    100多年前,为了防止微生物入侵无菌手术室,保护病人不受医护人员所带细菌的感染,医院开始使用专门的手术防护服。

    1952年,William C.Beck指出手术衣的材料应该能阻挡液体的进入,过去的手术服在干燥时具有防细菌渗透的能力,但湿态下无法抵抗细菌的入侵。

    二战中,美军开发了一种经氟化碳和苯化合物处理的高密机织物,增强其防水性能,战后民用医院开始采用这些织物作为医用防护服的面料。

    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人类认识HIV(艾滋病毒)、HBV(肝炎B病毒)、HCV(肝炎C病毒)等血载病原体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可能受到感染的风险,于是各国开始着力开发医用防护服,使得防护服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爆发过程中,不断出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例子,使人们意识到了自身防护工作的重要性。

分类

医用防护服包括医疗环境下专门穿戴的各类服装,因此分类方法很多。

1. 按照用途分

按照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

日常工作服是指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穿着的白大衣,又称白大褂。

外科手术服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

隔离衣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

2. 按照使用寿命分

按照使用寿命医用防护服可以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重复使用性防护服。

国内医用一次性手术衣遵守的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业标准YY/T 0506-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遵守的标准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定的2010年03月01日起实施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

一次性防护服使用后即废弃无需消毒、洗涤,使用方便、可避免交叉感染,但一次性材料降解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通常对防护性要求高的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多采用这种类型。重复使用型使用后需要经过洗涤、高温消毒等措施,通常材料的舒适性更好,但防护性能通常较差,洗涤、消毒过程也会增加大量的人力及水资源成本,通常对防护性要求小的日常工作服(白大褂)多采用这种类型。

3. 按照材料分

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艺不同,医用防护服又分为机织类和非织造布类防护服。

机织类材料主要用于加工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包括传统机织物、高密织物、涂层织物和层压织物。传统机织物主要是采用棉纤维或涤纶等合成纤维与棉的混纺纱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主要用于日常工作服(白大褂)。高密织物是利用高支棉纱或其他超细合成纤维长丝织成,纱线间隙非常小,由于纤维的毛细作用而具有透湿性,再经过碳氟化合物、有机硅等防水剂处理具有一定的防液体渗透性能,主要用于需要较好防水效果的手术衣材料。涂层和层压织物是为了增强材料的防渗透性能,用于使用环境较苛刻的防护服材料。涂层织物经过涂层加工,表面被涂层剂封闭,具有防渗透性,涂层中的亲水基团或经特殊方法形成微孔结构保证织物的透湿性。层压织物是将织物与一层特殊薄膜(例如微孔薄膜、聚氨醋透湿膜等)通过层压工艺复合在一起,例如聚四氟乙烯超级防水透湿复合面料。由于该织物主体膜的微孔孔径远小于水滴直径,可防止血液、体液等的渗透,微孔的孔隙率高孔径大于水蒸汽分子直径,水蒸汽分子可自由通过,因此透湿性能较好。

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材料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较多的有纺粘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SMS(纺粘-熔喷-纺粘)复合非织造布、闪蒸法非织造布和纺粘布复膜产品等。通常非织造布类防护服比机制类材料具有更好的防护性。